|
一、金绿宝石的主要鉴别特征
1. 肉眼鉴定:
1)形态:斜方晶系,常见假六边形双晶,称为三连晶,厚板状、扁平板状、晶面上常有条纹。
![]() |
图3-4-1
|
金绿宝石晶体及各种颜色品种
|
![]() |
图3-4-2
|
变石的变色效应
|
![]() |
图3-4-3
|
金绿宝石中的猫眼效应
|
![]() 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图3-4-4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金绿宝石的折射率的测试
|
2) 相对密度测试
天平测试 3.71-3.75
淡黄色金绿宝石
|
SG 3.709
|
黄色金绿宝石
|
SG 3.72
|
变石(缅甸)
|
SG 3.706
|
重液测试:在通常使用所有重液中下沉
3) 分光镜
变石:具有典型的吸收光谱,红区有吸收线,黄绿区宽吸收带,蓝区吸收线,紫区吸收。
![]() |
图3-4-5
|
变石的典型吸收光谱
|
黄、褐金绿宝石:紫区444nm强吸收带,蓝绿区两条弱带。444nm为黄色金绿宝石的诊断线。
![]() |
图3-4-6
|
金绿宝石的典型光谱
|
4) 二色镜
变石:强多色性,具有明显的三色性,绿/橙/淡紫-红色。
α
|
β
|
γ
|
|
变石
|
深红色
|
橙黄色
|
绿
|
变石(缅甸)
|
紫色
|
草绿色
|
蓝绿色
|
黄、褐金绿宝石:弱至明显
5) 查尔斯滤色镜
变石在查尔斯滤色镜下显淡红色;黄色金绿宝石无反应。
6) 发光性测试
变石:长波紫外光 弱红色
短波:紫外光 弱红色
交叉滤色镜 淡红光
X光 暗淡红色
阴极发光 橙色
黄、褐金绿宝石: 因含微量的铁而不发光
7) 显微镜
放大观察可见"阶梯状"双晶面和羽状体及拉长的管状体及丝状体。
二、品种及鉴别
1.猫眼石:猫眼石是金绿宝石中著名品种。
(1) 颜色:以蒸粟黄或蜜蜡黄色最佳,次为浅黄色、绿黄色、褐黄。
(2) 猫眼效应:当金绿宝石中含有大量的平行排列的管状包体,而且磨成凸面 型宝石时,则会出现一条亮带,这条亮带随着光线移动而移动,故称为"猫眼活光"
。
![]() |
![]() |
图3-4-7
|
图3-4-8
|
金绿宝石猫眼
|
各种色调的金绿猫眼
|
猫眼宝石的质量好坏,价值高低,取决于颜色,亮带(强弱),重量以及琢型的完美程度。
(3)折射率:点测1.74±
(4)吸收光谱:在蓝紫光区444nm处有一条强的吸收窄带,此吸收带具有诊断意 义。
![]() |
图3-4-9
|
金绿宝石的典型吸收光谱
|
(5)相对密度:3.72
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还有石英猫眼、海蓝宝石猫眼、碧玺猫眼、磷灰石猫眼、矽线石猫眼、红柱石猫眼,但只有金绿宝石猫眼可以直接称猫眼石,其它宝石均需在猫眼前冠以宝石名称。猫眼石根据折射率、典型吸收光谱、相对密度以及大的硬度区别于其它具猫眼效应的宝石。
2.变石:变石是一种含微量Cr元素的金绿宝石矿物变种。
1)颜色:日光下为浅绿、黄绿至蓝绿,灯光下为浅红、紫红到深红。
2)变色效应:由于宝石对白光的选择性吸收,使能透过宝石的红光与蓝绿色的比例近于平衡。当日光照射到变石上时,透射最多的为绿光,而使宝石呈现绿色;当富含红光的钨丝或白炽灯光照射时,变石的变色效应,随产地不同,变色也有
石为艳绿色或翠绿色。
![]() |
![]() |
图3-4-10
|
图3-4-11
|
变色效应(红色)
|
变色效应(蓝绿色)
|
3)折射率:RI:1.74-.75 DR:0.009 二轴(+)
4)多色性:强,三色性明显,深红、橙黄、绿色。
5)吸收光谱:为典型吸收光谱,红光区680nm处有一双线,红橙区两条弱线,以580nm为中心有一宽吸收带,蓝区一吸收线、紫区吸收。
![]() |
图3-4-12c
|
变石的吸收光谱
|
6)发光性:LW 紫外光为红色,SW 紫外光下橙黄色。
7)滤色镜:滤色镜下呈深红色。
8)内含物:常见黑云母片,扁平状的气液包裹体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3-4-13
|
图3-4-14
|
图3-4-15
|
变石中的晶体包体
|
变石中的双晶纹
|
扁平状的气液包裹体
|
3.变石猫眼
变石猫眼是金绿宝石中最稀少的一个品种,它集变色和猫眼效应于一身,当变石中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针管状包裹体、琢磨成凸面型宝石时,能产生猫眼效应。在加工过程中,变色和猫眼亮带都要选择最佳方向,但往往相互矛盾,这给琢磨变石猫眼造成一定的困难。变石猫眼的鉴别特征同变石。
![]() |
![]() |
图3-4-16
|
图3-4-17
|
变石中的针状包体
|
变色猫眼
|
4.金绿宝石
金绿宝石是达到宝石级的透明品种,由于含铁量的不同,颜色可呈淡黄、蜜蜡黄、金黄和黄绿色,其中以蜜蜡黄最好,通常琢磨成刻面型。主要鉴别特征是折射率1.74-1.75,DR0.009二轴(+),具有典型吸收光谱,蓝紫区444nm处的吸收窄带,硬度大(H8),耐磨性能好,相对密度3.72,较为稳定。
由于变石稀少而昂贵,人们在19世纪末就已开始合成变石,目前,合成变石方法有晶体提拉法、助熔剂法和水热法合成。
表1 合成变石的主要鉴别特征
合成方法
|
主 要 鉴 别 特 征
|
晶体提拉法
|
RI1.740-1.757,DR0.009二轴(+),内部较干净,有时含有未熔粉末,拉长气泡和小黑点状气泡群,弯曲生长纹,紫外荧光较强。 |
助熔剂法
|
RI1.740-1.750,DR0.009,二轴(+),内部常含面纱状的愈合裂隙和助熔剂的残余,铂晶片等,紫外光下呈较强的红色到橙色荧光。 |
水热法
|
此方法合成变石少见,内部特征为长条状的气液两相包体,以及多相包裹体,紫外荧光较强。 |
合成变石与天然变石的物理性质基本一致,主要识别特征为内含物,当它们内部较干净时,用红外光谱来区别。
天然变石具有最强的O-H振动吸收峰(位于3200cm-1),水热法合成变石缺少3200cm-1吸收峰,具有3000cm-1吸收峰,提拉法和助熔剂法合成变石则无上述吸收峰。
![]() |
![]() |
图3-4-18
|
图3-4-19
|
晶体提拉法合成变石的弯曲生长纹
|
合成变石中的助熔剂残余
|
![]() |
![]() |
图3-4-20
|
图3-4-21
|
合成变石中的平行生长纹
|
合成变石的铂金片
|
1.变石仿制品
参数
宝石 |
RI
|
DR
|
光性
|
多色性
|
变石
|
1.74-1.75
|
0.008-0.010
|
B+
|
绿/橙/红
|
合成刚玉
|
1.76-1.78
|
0.009
|
U-
|
紫蓝/紫红
|
合成尖晶石
|
1.727
|
/
|
I
|
无
|
红柱石
|
1.63-1.64
|
0.008-0.013
|
B-
|
绿/红褐
|
合成刚玉仿变石:放大观察可见弯曲生长纹和变形气泡,具有典型的吸收光谱,表现为红光区有吸收线,黄绿区宽的吸收带,蓝区475nm有吸收线,紫区吸收。
合成尖晶石:放大观察可见弯曲生长纹和变形气泡,由于为单折射宝石,无多色性,偏光镜下为异常消光。低的折射率、单折射、无多色性与变石相区别。
红柱石:由于强的多色性,并显示出红和绿色的方向性变化特征,常被误认为是变石。二者的区别在于红柱石的红色和绿色是在不同方向下进行观察,而变石的红色和绿色是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观察。
2. 猫眼及其相似宝石的鉴别
参数
宝石 |
RI(点)
|
SG
|
其他
|
猫眼
|
1.74-1.75
|
3.72
|
大量而平行排列的丝状及针管状内含物
|
石英猫眼
|
1.54-1.55
|
2.65
|
针状、晶体、内含物
|
人造猫眼
|
1.52
|
2.6可变
|
蜂窝状结构
|
金绿宝石猫眼:具有典型的光谱,蓝区444nm处可见一条强的吸收窄带,比重大,在所有的重液中都下沉。
石英猫眼:无典型的吸收光谱,低折射率RI1.54,相对密度2.65,在2.65的重液中呈悬浮状态;而金绿宝石 相对密度高3.72,在2.65重液中快速下沉。
人造猫眼:为玻璃纤维聚集而成,由于玻璃硬度低,耐磨性差,表面有大量的磨擦痕,易于区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