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绿松石是一种上档玉雕材料,主要成分为CuAl6(PO4)4(OH)8·4H2O含Fe、Zn等杂质,绿松石属外生淋滤成因,与含磷和铜的硫化物矿化岩石风化壳有关,我国湖北、陕西有优质绿松石的产出。
![]() |
![]() |
图4-3-1
|
图4-3-2
|
瓷松雕件
|
绿松石雕件
|
一、主要鉴别特征
1.颜色、浅蓝色、天蓝色、淡蓝色、绿蓝色、绿色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3-3
|
图4-3-4
|
图4-3-5
|
天蓝色绿松石
|
蓝色松石
|
绿色绿松石
|
2.RI:1.62(点),为多孔隙宝石材料,一般不可测。
3.SG:2.60-2.90,与结构的致密有关(失水后的绿松石SG轻,瓷松SG大)
4.光谱:成分中常含铁质,在紫光区432nm、420nm有吸收窄带。
5.结构:多数属于隐晶质结构,极少数可见斑晶。通常,外观上有小的不规则的白色纹理和斑块,以及褐色脉石材料的纹理和色斑。
![]() |
![]() |
图4-3-6
|
图4-3-6-1
|
结核状绿松石
|
绿松石中含有褐色及白色物质
|
二、品种
1. 瓷松:天蓝色质纯净、致密,抛光后似瓷质,H大,光泽强,细腻,为绿松石中之上品。
2. 绿色松石:蓝绿到豆绿色,硬度大,光泽强,质地细腻,质量仅次瓷松。
3. 铁线松石:铁线以花纹清晰,分明为佳,一般为天蓝,蓝绿至豆绿色,铁线松石成网格状。
4. 泡松:风化后失水而脱色,为月白色,质槽,硬度底,仅用大块,价值低,通常需灌注处理后才能使用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3-7
|
图4-3-8
|
图4-3-9
|
瓷松表面光泽强
|
绿色松石
|
铁线松石褐色物质呈网脉状分布
|
三、优化处理及鉴别
1. 染色处理:
处理目的:改变颜色外观,绿松石失水后,颜色更浅,结构疏松,便于染色,利用苯胺染料,对淡绿色、淡蓝色的绿松石进行染色。
检测:在染过色的绿松石不显眼的地方滴上一滴氨水,染料发生褪色,退回到原来的绿色和白色。时间久了也会褪色。
2. 灌注处理:
①注油和蜡
处理目的:对浅色松石进行注油或注蜡处理,改变颜色。
检测:颜色不耐久,时间长了(几个月)会褪色,热针触探(放大观察,热针不贴在样品上)几秒钟后油和蜡将会渗出表面。
②注塑
处理目的:对浅色或白色松石注塑以改变颜色和结构,使其更致密。
检测:热针触探,寻找裂隙和凹坑处,用热针触探(2-3秒),某些塑料加热后会放出剌鼻的味道,这类松石相对密度小,手感轻。
四、 绿松石与相似宝石材料的区别
1. 绿松石:一般为隐晶质结构,放大50倍,无球粒状结构,内常有黄铁矿颗粒和褐铁矿脉分布于其中。RI1.62,SG2.60-2.70,蓝区432、420nm处有两条吸收线。
![]() |
图4-3-10
|
绿松石质地细腻,为隐晶质结构
|
2.合成松石:1972年合成绿松石问世。隐晶质结构,放大50倍有球粒状结构。RI1.60,SG2.70,蓝区无吸收线,
用一滴酸(水与酸2:1)在不显眼部位进行,能使蓝色变成绿色,因合成松石常含有铜的化合物,借以产生蓝色,铜盐能在盐酸中溶解。
![]() |
![]() |
图4-3-11
|
图4-3-12
|
合成松石
|
吉尔森合成内黑色物质及球粒结构
|
3.硅孔雀石:RI1.50,SG2.0-2.5,H4,颜色绿中有杂色,低RI.SG.H颜色特点区别于绿松石。
4.染色菱铁矿:不具松石结构,染色剂沿裂隙集中,查尔斯滤色镜下呈淡褐色。RI变化大,1.60±,SG3.00-3.12。
![]() |
图4-3-13
|
染色菱镁矿仿绿松石
|
5. 染色玉髓:具有层状结构,颜色呈斑杂状,染料集中于裂隙处,查尔斯滤色镜下呈红色或淡褐色,RI1.53,SG2.60-2.63。
6. 玻璃:不具松石结构,放大观察可见气泡或到达表面的半球形小孔,破口处中可见贝壳状断口,RI1.40-1.70,SG可达3.30。